【被遺棄的八大自資學士學生】-- 回應自資院校改革報告系列文章③

香港眾志 於 2019-01-18 16:58:30 發佈

在二零一八年十二月,有關檢討自資專上教育的最終報告正式出爐,當中建議八大與各自的自資院校「分家」,確立八大附屬自資部門(即八大附屬院校)未來脫離八大本部的方向。作為現正修讀教大自資學士的學生,筆者深感八大直接開辦的自資課程,在現行政策支援上完全被忽略,缺乏學費上的支援,令現正就讀於八大自資課程的學生形同N無人士。本文將簡述八大自資學士的現況,並指出目前學生面對的困境。

◆八大自資學士學生 三萬元資助缺席

在上個學年開始,政府開始為合資格全日制自資學士學位及銜接學位課程提供三萬元的免入息審查資助;然而,八大直接開辦的自資學士學生卻不獲納入資助範圍。根據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網站上的數據,在2016-17學年,香港共有452個自資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而就讀八大直轄的自資學位的學生數量為近一萬,佔整體自資課程學生的三成。換而言之,政府現時的自資學士學費資助計劃,根本無法保障這三分之一的自資學位學生。

八大的自資部門需要自負盈虧,為求達至指定的收生人數,不少的院系現時已經需要透過「跑數」的方式運作;當面對財政緊拙時,這些自資部門就必須增加學費來維持運作。以本人正就讀的教大社會科學教育榮譽學士(大中華地區研究)作例子,過往兩年合共增加了兩萬元的學費,增幅接近兩成;其他教大轄下的自資學位,學費的增幅亦相近。而有不少自資學位的課程,學費水平更是高昂,以科大的全球工商管理學士課程為例,首年學費就高達三十九萬。

即使自資學位需要自負盈虧,有權根據自身狀況調整學費,在資助學位供應不足,同學缺乏升學選擇的情況下,八大自資學位課程學費的數字持續上升,就意味著有近一萬人正面對學費昂貴的情況。 或許這一萬名的學生屬於小眾,但他們同樣面對其他自資院校的學生所面對的高昂學費,卻無法受惠於政府的資助計劃,成為政府改善自資專上院校的種種措施當中的N無人士。政府提供的三萬元資助計劃應包函八間資助大學和其附屬學院開辦的自資學士課程,正面地面對這群被遺留的八大自資學士課程學生。

◆教資會市場主導 遺下人文自資課程

在芸芸的八大直轄的自資課程當中,最受到邊緣化的學科,莫過於當中的人文學科課程。對於擁有市場價值的科目,現時教資會傾向選擇將這些科目轉型成資助學位,而市場價值較低的人文科目,卻往往收到忽略,未有投放資源。

在八月的時候,香港城市大學的自資獸醫學士課程,僅僅開辦三年,便獲教資會資助宣佈由二零一九至二零二零開始成為六年制的獸醫學士課程,政府指出該課程成為資助學位是當務之急,更形容課程「及時」。相對而言,較傾向人文學科的自資學位,仍未獲教資會選擇去資助,以現時香港教育大學中的自資學士,當中主要圍繞音樂文學士、社會科學教育的大中華地區主修的學士課程等屬人文學科,由2011年開辦至今仍未能獲教資會認可而成為資助學額。

即使政府提出,八大的主力工作是舉辦資助學位及研究工作,教資會現時依然選擇對傾向人文學科的自資學士視若無睹,將資源傾向市場價值高的科目如獸醫,行為上無疑是掛羊頭賣狗肉。

最後,這情況導致人文學科的自資課程只可依靠增加學費填補不足,學費的負擔壓在學生上而難以得到援助,漸漸地形成一群N無人士,在高等教育政策下被遺棄。長遠而言,要順利履行八大的主力工作是辦資助學位及研究工作,唯有將現時的八大自資課程轉型為資助學額,同時增加資助學額,由此緩和更多的N無人士形成。

撰文| 吳嘉兒(香港眾志成員)
    742
    SHARE |
      暫時沒有相關文章